阳光工匠光伏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查看: 694|回复: 0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[产业观察] 太阳能光伏产业应探索中国之路

[复制链接]
跳转到指定楼层
楼主
发表于 2012-3-13 09:44:14 |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|倒序浏览 |阅读模式
      在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发展新兴产业精神的鼓舞下,几年来,我国太阳能光伏这一新兴产业,方兴未艾、蓬勃崛起。

      如何遵循全球能源发展规律,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困难,使我国新兴的太阳能光伏产业,尽快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、又快又好地发展之路,就成为当前一个需要关注、亟待解决的问题。

      今年9月,我到上海专门生产非晶硅薄膜电池的强生光电调研。这个成立仅两年多的企业,很快就实现了产业升级、成本下降、批量生产的重大突破,成为我国业界的排头兵。他们生产的非晶硅薄膜电池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。什么原因让这个起步较晚的企业,达到跨越性地发展?强生光电董事长沙晓林认为:“关键是不重复欧美老路,我们走的是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光伏发展之路。”强生的认识和实践,姑且称之为“强生光电现象”。

      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。与发达国家相比,国情不同,发展阶段也不同。人均GDP还较落后,科学技术整体上还有差距,我国环保形势还较严重。因此,在新能源的发展上,必须从我国的实际出发。

      本文结合强生的例子,谈谈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之路。

       一、我国光伏产业的格局和态势

      古人云:不审天下之势,难应天下之务。

      纵观全球及中国的太阳能光伏产业的现状和趋势,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:即发展迅猛,面临调整。

      先说发展迅猛。从格局看,新能源取代传统能源是大势所趋。人类每一次重大经济危机都孕育着新的创新高潮。奥巴马的能源新政,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的重要讲话,标志着全球范围内的新能源革命已经进入了一个新阶段。中国在世界新能源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。

       300多年前世界先进国家开始对太阳能研发。在过去15年里,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。从技术进步、政策扶持、到产品市场的急剧增长。据统计,国际能源署成员国的光伏总累计量为5.7GW,而德国、日本和美国约占全球光伏累积容量的70%。

       中国光伏发电产业于20世纪70年代起步,90年代中期进入稳步发展时期。经过30多年的努力,也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。2008年,光伏电池产量达到200万千瓦,占全球产量15%,居世界第一;太阳能光伏发电容量15万千瓦。我国太阳能电池领域知名专家、清华大学教授张弓最近表示,近几年,世界上光伏电池以及组件产量每年以高于30%的速度增长,并且今后增长的主力将是中国。

       全球金融危机也给太阳能光伏产业带来新的挑战,所以就有了第二句话:面临调整。无论全球范围内还是中国,都面临着自身产业结构的新调整。随着中国的光伏产业的迅猛增长,国外也酝酿对我国光伏产品的保护主义。如何应对新形势下贸易保护主义,成了新的课题。另外,由于硅原料市场价格大幅波动,以晶硅为原料的诸多光伏企业陷入困境。我国以生产晶硅电池的尚德集团,企业几条生产仅一条生产线运转。

        不久前国务院指出,国内太阳能光伏发电领域“出现重复建设倾向”,存在晶硅产品过剩风险。数据显示,二00八年中国晶硅太阳能光电产品达到两千五百七十三兆瓦,占全球总产量的百分之二十五左右。今年上半年,四川、河南等20多个省近50家公司正在建设和筹建的多晶硅生产线,总投资1000亿多元,规模逾17万吨,严重超出了我国市场需求。我国光伏产品晶硅电池的95%的份额,都出口国外。为什么不在国内用?就是因为成本高,用不起。施正荣认为,“过度依赖美国市场是一种幻想”我国光伏产业主要依赖海外市场的风险已暴露无疑。而国内市场对光伏产业的需求已是如饥似渴。中国可再生能源协会理事长、国务院参事石定寰表示,“目前我国光伏生产能力总共两千万千瓦,相比火电的百万兆瓦的能力尚不足1%。”所谓“中国太阳能产能过剩”,而是指光伏发电相关的晶硅电池的产品的相对过剩,不是整个光伏产业的绝对的过剩。国务院对于行业警示的积极作用就在于,必须调整我国的光伏产品占主流的晶硅电池,发展非晶硅薄膜电池;必须调整产品主要依靠外销的局面,要加大开发国内市场。

       来自: 阿里巴巴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手机版|Archiver|阳光工匠光伏论坛 ( 苏ICP备08005685号 )

GMT+8, 2024-6-1 21:07 , Processed in 1.062506 second(s), 6 queries , File On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Copyright © 2001-2020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